在佛法中,常聽到「共業」和「別業」這二個名詞。

什麼是共業呢? 簡單來講,就是共謀的意思。

共謀一件事,所產生的結果,稱為「共業」。

例如:過去有三個兄弟當強盜,他們在路上劫了一個人,並搶光他的錢財,

其中老大提議,將這人給殺死。

老二說:我幫你分屍。

老三卻說:不要啦,這人錢沒了,就放他一條生路吧。

結果這人還是被老大和老二給殺了。

輾轉輪迴之今,有一天,有三個朋友一起開車要出去,結果在路上,

突然有一名醉漢開車闖紅燈,撞到了這台三個人的車子,造成嚴重車禍。

結果一死、一重傷、二輕傷。

事後發現,死掉的這人就是前世的這名老大、重傷殘障者就是老二、

二輕傷就是老三和那名被劫的人。

從這個例子得知,這三名兄弟,雖然同是強盜,但因為發心不同,

所以得到的果報亦有輕重之差別。

在這場車禍中,三人同車禍,這稱為「共業」,

而老三雖然也是強盜之一,但他不忍心取人性命,所以讓他雖然也遇到車禍,

但卻不致於死亡,所以這稱為「別業」。也就是「個別的業力」。

  
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環境優劣,大多都是共業影響。

我們就要設法先從「共業」中跳脫出來。

例如:自備餐具、隨手關掉常時間不用的電源、順手拔插頭……

以免災難降臨時,自身都不保。

唯有自身安全,才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。

例如,這次金融風暴,造成許多人金錢上的損失。

但這些經濟風暴,都是貪婪的眾生自己造就出來的。

最早就是美國次級房貸,銀行人員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息,不斷花招百出,

鼓吹財力不足的民眾超貸,搞到最後,百姓貸款繳不出來,銀行也出現了更多的呆帳,

最後一連串影響各產業發展。

面對經濟不好的時代,我們更要保守消費,降低物欲,否則最後自討苦吃。

從因果上來講,眾生會遇到經濟上的窘境,

也就是過去世中慳貪不布施以及貪婪惡因所顯現的果報

物欲、貪欲不降低,再大的福報也會享盡的。看過很多暴發戶,最後落難跑路的案例,

總歸一句話,「欲望是無底的深淵、勤檢知足才能常樂」

而且人有錢的時候,千萬不要囂張,吃遍山珍海味,不知守成不易

結果福報享盡,個人的事業工作將遇到困難逆緣,最後搞到沒得吃。


總而言之,不論時機好不好,平常就應當「勤勞樸實」,

過去古代禪宗亦有「一日不做、一日不食」的修行禪風。

千萬別以為這是陳年老掉牙的理論,反觀近來金融風暴的嚴重受害者就可知此話正不正確。

若能恆常勤勞樸實過一生,那麼就不容易受到眾生共業的影響,亦可保吾人安然渡過。

共勉之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莊 璽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